1. 首页 > 产品中心 > 白羽种鸡

【趣味农业】中国人吃鸡和养鸡的事儿

日期:2024-06-27  作者: 白羽种鸡 点击数:1

  今日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你知道除了“一国两制”,我国还有“一国两鸡”吗?

  黄羽鸡生长周期长、鸡味足、口感佳,居民购买自食居多,焖、煮、蒸、炖都好吃。

  白羽鸡生长周期短、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转化率高,普通工业分割成“九块鸡”,下游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店采购后烤和炸着吃,在网红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啤酒配炸鸡用的就是白羽鸡。

  日韩的西式快餐文化发展较早,对白羽鸡的需求非常大,供给基本靠进口,从而拉动了我国北方养殖白羽鸡产业链的起步和完善。目前,山东、辽宁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白羽肉鸡产业链,多家公司实现上市(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大成食品),企业净利润基本在20%以上。

  黄羽鸡养殖则比较分散,因品种和分布在南北方。由于南方人的消费喜好和粤菜菜系对黄羽鸡的需求更大,因而在南方养殖占比更大。

  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白羽鸡和黄羽鸡的料肉比分别为1.8、2.5,即投入同样重量的饲料,白羽鸡长成肉的重量是黄羽鸡的1.39倍。(料肉比指的是投入饲料的重量和获得肉产品的重量之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产出比。)

  香港有一种食鸡文化,无鸡不成宴;产妇坐月子一定要饮炖鸡汤补身;大时大节酬谢神恩一定要买鸡拜神。

  上世纪50年代,香港人均工资只有80-100元,一只肥鸡市场价则在10块以上,收入的10%才能买得起一只鸡,放在今天的深圳,那就是1000元一只鸡。即便如此,香港人逢年过节鸡不可少。

  近几年香港地区人均鸡肉消费稳定在30kg,约占总肉类消费4成;而内地年人均鸡肉消费稳定在10kg,占总肉类消费不足2成。而从鸡的分类来看,香港人鸡肉消费中有7成是黄羽鸡,内地仅占5成。

  从消费结构可看出,香港比内地更爱黄羽鸡。香港政府也从中通过办鸡展等方式努力促进鸡肉消费,因其饲料转换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更具经济效益。

  中国人自古爱食鸡,认为鸡为德禽,《韩诗外传》有云;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

  同猪肉、牛羊肉比,鸡有“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即蛋白质高、脂肪低、热能低以及胆固醇低。

  (奇葩说吃鸡少女颜如晶无鸡不欢,其身材与白羽鸡无关,可能和爱吃油炸制品有关)

  1983年,香港的一家媒体发布了一篇“鸡饲料中发现致癌物质”的报道,一时间香港人闻鸡桑胆,弃鸡吃肉鸽。后来媒体进行澄清并发布了“鸡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的声明,鸡又重新再回到了香港人的餐桌上。而这个插曲,成就了今日的地产大佬王石...

  34年前的王石正在深圳市蛇口倒卖鸡饲料的原料--玉米,致癌物质的报道出来后对玉米市场造成冲击,这时的王石亏损巨大。但是他看中了香港人鸡肉消费市场,认为香港人不可能永远不吃鸡,后来在市场恢复稳定后赚了一大笔,再后来王石用这笔钱创办了万科,开创了一个帝国企业。

  香港的土地资源有限,本地只有少量的农产品供应,畜禽肉需要大量进口。香港鸡肉大多数来源于于内地、巴西和美国,2016年分别进口了12.04、23、15.18万吨。

  中国的鸡肉因质优、价廉而大量出口。其中,出口到日本、香港和马来西亚最多,2013年内地出口到香港12.69万吨,占中国出口鸡肉比例为22.43%。

  日本对鸡肉安全规定要求最为严苛,可见中国鸡肉之安全。能出口到50余个国家和地区,本质原因是中国鸡肉出口企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蛋、孵化、饲料生产、疫苗生产、屠宰到熟食加工、调料生产等全部环节,而且都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养殖生物安全体系,从养殖场的选址、厂区布局、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兽医监测等方面有效地防范了各种风险,保障了鸡群的健康,山东烟台的禽业三巨头(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就是典范!

  温氏作为黄羽鸡绝对龙头,在整个养鸡业的市占率约10%,黄羽鸡市占率约20%,其模式为全产业链自繁自养自屠宰,规模超行业第2至第10的总和。在距离香港300公里外的广东云浮,温氏佳润公司的车间每天凌晨都异常繁忙,4.5万只肉质鲜美、质量放心可靠的冰鲜鸡、熟鸡在云浮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监装下,从这里装车运往香港,确保香港市民能在当天吃上温氏的“放心鸡”。温氏每年供港的冰鲜冻鸡、熟鸡约2500批,2.5万吨,1700万只,约占香港市场40%的份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这也意味这今日庆典的餐桌上,有很大的可能性吃到的就是来自温氏的黄羽鸡。近年来,温氏每年供港的冰鲜冻鸡、熟鸡温氏的鸡肉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和好评率都在上升,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

  一只品质优良的温氏鸡从孵化到出壳到端上香港食客的餐桌,一共需要70-100天的时间。这期间,它们生活在专门的备案注册养殖基地,大约要接受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多次定期巡查,从刚孵化出的种苗检查到以后食用的饲料、使用的药物、疫病监测等,都要经过检验检疫的“全过程无缝监管”。面对舌尖上的安全,温氏的工作人员绝不含糊,仅仅禽流感病原和抗体采样一项工作,每周都需要到养殖场2次,禽流感HI每年检测的血清样品多达3多万份、RT-PCR病毒检测的咽喉拭子、泄殖腔拭子超过1万份。

  香港人喜好购买活鸡屠宰食用,在1997年禽流感爆发之前,香港市民每天消费的鲜活家禽约在10万只左右。但1997年香港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此后禽流感屡屡袭来,香港也以多次全城屠鸡而闻名。

  1997年香港爆发H5N1流感,香港政府耗资1亿港币扑杀了120万只鸡;2001年,香港再度发生H5N1,香港又斥资8000万港币扑杀了150万只鸡。1997年至今,香港先后5次扑杀全港活家禽。之后H5、H7、H9亚型禽流感不时爆发,香港历史上针对活禽饲养和零售入口的管控也进一步升级,2006年开始正式压缩香港本地的家禽业,香港本地的鸡场产量减了一半,只剩185万只。

  2008年,香港出现有历史以来最大的第三次禽流感疫潮,香港政府斥巨资对鸡农、批发商和零售档给予补贴,对其经营权进行“收牌”,给活禽批发档、养鸡农场提供高达上百万港元的一次性退市补贴,这一轮“收牌”直接引发了香港活禽市场的萎缩,活鸡价格一步步走高,甚至某些年份高达70元/斤,是冰鲜鸡的近10倍,香港不少的市民开始改用冰鲜鸡祭祀。

  在此背景下,香港的冰鲜冻鸡、熟鸡市场开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些企业应运而生,香港冰鲜鸡的专业经销商由2002年的0家增加到了130家,且冰鲜鸡的货源全来自内地。根据香港冰鲜禽畜会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内地每日供港的冰鲜鸡销量约8-10万只。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香港1997年前,每日消费活鸡的数量大约是15-22万只,在春节最高峰时期每天能卖出约38万只鸡,而现在日消费活禽数仅1-2万只(包括当地和供港),冰鲜鸡占到了90%左右!

  在日、韩,一旦爆发禽流感,需求往往不会受到冲击,鸡肉价格会因为供给减少而上涨。然而,在国内,却会导致人人谈禽色变,大量的需求蒸发,鸡价一泻千里。

  其实,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家禽和野禽,也感染猪、马和人,以及鲸鱼、雪豹等多种动物。近些年来,人大代表以及畜牧业协会代表等人都提出,建议将“H7N9禽流感”更名为“甲型H7N9流感”,理由在于H7N9并不仅仅存在家禽、人身上,在很多的哺乳类动物也有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是人感染病,而非鸡先患病再感染了人。确实,鸡会感染禽流感,但同样,别的动物同样也会,无需谈禽色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饮食上的习惯,从活禽向冻鲜鸡、熟鸡等食物转变。

  此外,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弱,高温、紫外线杀菌装置以及各种消毒剂都能将流感病毒杀死,因此,只要在吃鸡肉时将鸡煮熟、煮透正常的情况下都是没有危险的。

  中山大学金融硕士,中山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学士,2016年加盟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农林牧渔小组。微信:leiyi446284052

上一篇: 研报 从历史规律看白羽鸡与黄羽鸡价格趋势之谜 下一篇: 【48812】浦城县:辅导灾后重建 及时为企业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