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闻中心

59岁农科院专家走红抖音:大白话做科普为农民道心声

日期:2023-12-24  作者: 新闻中心 点击数:1

  编者按: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一群用短视频记录家乡之美的“乡村守护人”正陆续火出圈。他们各自身怀特长,有的是创作者、创业者、公益人,有的是科普专家或“田秀才”。难得的是,他们都选择了拥抱家乡,通过创作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旅、农业信息普惠、乡村公益等领域各显神通,传播新鲜见闻、服务农业发展,成为了家乡的代言人。

  央广网用镜头记录下这群热爱农村、守护乡村的新一代乡村守护人,推出乡村守护者特辑《镜头里的田园诗》,请他们为我们讲述。

  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记者郭彦伟)出生于1963年的李文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从事农业布局、区域发展、农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如今,她已在农科院工作37年,是一名博士、研究员,也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低调内敛、踏实做人一直是很多知识分子的行事作风。偶然之间看到视频评论区有些网友对食品的谣言深信不疑,她认识到责任在肩,应该利用网络多做一些常识的推广。目前,在抖音拥有9个月科普经历的她,已经是一名有近80万粉丝的别样“网红”。

  “蜜蜂能蜇死人吗?几率很小,但要重视。”“水果分公母,母的更好吃,这种观点有科学依据吗?”在抖音上,李文娟利用业余时间以短视频形式分享农业科普知识。网友留言区大多表示支持,纷纷点赞,认为通过视频掌握了更多的常识。

  “实际上做科研的人都比较低调,一般我们更愿意下基层去调研,不喜欢抛头露面,这才是我的风格。”李文娟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回应,她参与做短视频源于一个偶然。

  2021年,因为单位的一个合作项目,李文娟要帮着做一个音频课件,项目间隙,李文娟就热情地解答大家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想到几个年轻人都觉得“干货满满”,认为不光他们要,网络上的同龄人也需要。

  “他们说,应该通过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因为工作太忙我也没太提上日程。”李文娟回忆说。

  不过,最终禁不住几个年轻人软磨硬泡,李文娟同意先录几期。“没想到推出去之后引起热烈反响,正反两面都有,所以更坚定了将科普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开拍抖音9个月以来,李文娟科普的内容涉及沙棘、辣椒、西红柿,还讲过各种水果。李文娟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期关于白羽肉鸡的内容,只有短短两分钟,讲的是我们的祖国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培育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解决了种鸡被外国人“卡脖子”的困局。

  按照李文娟的设想,白羽肉鸡的故事其实是值得圈内人高兴的一个事儿,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科研成果。“点赞的很多,但也有些网友表达了不理解。有些朋友不了解我们的祖国的禽肉生产,一致认为40天出栏的白羽肉鸡是激素鸡。”李文娟一开始只是抱着有时间就做几条的心态,但她从这件事上看到了科普的重要性,“有了一种使命感,真正从科学出发的科普真是到了必须做的地步了”。

  由于做科普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她和录制的小伙伴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找好选题和角度后,一次性录制两三个小时的素材,然后陆续剪辑推出。

  受到白羽肉鸡视频的启发,李文娟就侧重讲一些大家关心,而且很多人有错误认知的知识。随视频的积累,粉丝也慢慢变得多,互动逐渐增加,于是她开始对网友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解读。

  “比如有人问,买的水果玉米煮了之后外面有一层黄黄的膜,是不是什么药?能不能吃?”李文娟举例,“我们就回答,实际上这一类的糯玉米可以蒸着吃,但不适合煮着吃。因为在煮熟的过程中,里面的淀粉跑了出来,而且形成一种黏黏的膜,就像我们做饭勾芡一样的原理。”

  过去三四十年来,我们的祖国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农业大国,已经走在向农业强国发展的路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不少网友对于农业知识,还是比较缺乏的。

  李文娟认为,她和几名同伴做科普有自己的特长,虽然有些内容不够深入,但是在科普语言表达上,采取大白话拉家常一样的讲述,更接近于普通百姓,拉近了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遇到部分细节不太懂的,比如糯玉米该如何吃,她就询问育种方面专业的农业科学家,然后再答疑解惑。有一个粉丝买到西红柿切开了之后,里面的种子已经发芽了,他很吃惊,向李文娟咨询这样的情况有没有毒。经过向从事西红柿研究的专家请教得知,西红柿要么采摘得太晚,要么存放时间太长,导致里面的种子发芽——急于开始下一个周期,但是吃肯定是没问题的。

  李文娟的农业知识科普得到了周围同事和朋友的支持,有不少人也在观看,有时候还提供素材或者提供问题,让她很欣慰。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我终于能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给大家发一些靠谱的短视频了。

  记者了解到,抖音平台关注乡村发展,发起了“乡村守护人”计划,李文娟也因此成为了其中一名乡村守护人,李文娟认为这是一项荣誉。

  “作为乡村守护人,在科普方面更要考虑普惠性的科普,就是不光要考虑农产品、农业生产,也要涉及乡村振兴。”李文娟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达到60%,欧美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数据差不多达到80%,所以我们还有差距,要向农业强国追赶。

  对于未来,李文娟表示,只要粉丝和网友喜欢农业知识科普,她还会坚持到底。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做这些事就是守护乡村,也在守护我们的餐桌和饭碗。

  出生于1963年的李文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从事农业布局、区域发展、农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如今,她已在农科院工作37年,是一名博士、研究员,也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