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闻中心

蛋雏鸡的光照管理时间表(蛋雏鸡的科学培育管理)

日期:2023-09-26  作者: 新闻中心 点击数:1

  自繁自养蛋禽场结合区域和自场真实的情况合理掌控育雏时间节点有利于防病减病并获得最佳综合生产(养殖)效益。一般而言,根据新生雏鸡的生理特点,宜选择温度相比来说较高、光照(日光)充足季节进行孵化育雏,国内绝大多数地区较为适合的育雏季是2-3月份,炎热盛夏季和寒冷的秋冬季育雏效果均较差。实践证明,2-3月早春时节育雏的成活率为最高,而投入的费用为最少,具有较高的育种与经济价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早春育雏气温条件适宜,自然光照充足,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雏鸡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且发病率较低、成活率较高。中雏阶段适逢外界环境条件最适宜的夏秋季节,有利于降低热应激综合征发病率。春雏培育到8-9月逐渐开始产蛋,此时天气较为凉爽,相对而言秋季蛋鸡开产更加有助于发挥最佳产蛋水平。

  新生蛋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健全,7周龄以内对于外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温湿度值。刚孵化出壳的蛋雏鸡较成年鸡体温约低2-3℃,达10日龄以后才逐渐达到成年鸡的正常体温值,20日龄以后机体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发育完善,50日龄以后才逐渐具备适应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的能力。因此,新孵化雏鸡或新进雏鸡务必要注意掌控好适宜的温湿度值,温度值可随日龄增长逐渐下调,具体参考值为:1~3日龄34-35℃,4~7日龄33-34℃,8-13日龄32-33℃。2周龄以后,随羽毛逐渐发育丰满,只要昼夜间、日间温差波动勿超过3-5℃、室温不低于22℃,对于2-6周龄的雏鸡影响不大。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宜保持65%-70%,实践表明此湿度值范围内雏鸡成活率最高,健康度和整齐度也更好,若过低或过高均对雏鸡健康发育不利。6周龄以后,禽舍内相对湿度勿低于55%、勿高于75%对于鸡群的影响不大。调控技术要点:育雏舍内悬挂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计,随时检查并调整相宜温湿度值,或注意仔细观察鸡群表现状态,温度合适则雏鸡活泼好动,饮食、粪便、叫声、精神情况等均表现正常,休息时均匀分布,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丰满光滑。若发现雏鸡远离热源则表明温度偏高、簇拥在热源周围则表明温度偏低,应及时进行温度调整。总体原则是保持温湿度值的稳定性,尽量与当前日龄阶段雏鸡群的正常需求相适应,以确保达到最佳育雏效果。

  把好饮水关。雏鸡出壳后首次饮水称之为“初饮”。实践证明初饮与雏鸡的成活率、健康度紧密关联,因为雏鸡出壳后体内的水分会持续消耗减少,而持续脱水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衰竭死亡。所以,出壳后12h内尽快饮水对于雏鸡的健康非常非常重要。对于个别不会自主饮水的雏鸡,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人工、人工辅饮。要注意,雏鸡的饮水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以26℃左右为宜;雏鸡饮水一定要符合安全饮水标准;必要时混饮适量抗菌素(首选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控制内外源性感染;对于体质较弱的雏鸡无妨混饮5%-10%葡萄糖液。

  及早开食。实践证明雏鸡出壳后24-36h及早开食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早期开食方法:将易于消化的雏鸡专用全价破碎粒料洒少量在料盘内,置于雏鸡方便采食的位置诱导其采食;农村散养户用破碎玉米粒或稻米粒诱导开食有助于胎粪排出。需要注意的几点是防止湿拌料粘嘴和饲料蛋白质过高引起尿酸盐代谢障碍,一经发现有多量灰白色沉积物附着于雏鸡肛门部,就应怀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高,应及时作出调整。雏鸡群宜坚持少食多餐原则,1-3日龄每天喂料10次左右,4-7日龄每天喂料6次左右,之后每天喂4次左右即可,少喂勤添,防止剩料造成浪费。

  家禽呼吸系统具有腔上囊这一特殊结构,对空气质量发展要求较高,空气质量恶化可引起鸡的多种呼吸道疾病。育雏舍内最忌讳的是有害化学气体、粉尘及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养殖者要通过定期清扫保洁、消毒灭源、通风换气等有效措施净化舍内空气,良好的通风与温湿度值合理调控是所有规模化养禽场防病减病、提高雏禽成活率的先决条件。

  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含量是保障雏鸡群成活率的基础手段。近年规模化养禽总结的高效消毒技术要点大致包括:①将育雏舍内的粪污及垫料等污染物进行彻底清除,清除有机物载体后再行消毒以提升本次灭源质效;地面、底网、墙壁、天花板、门窗及其他附属物件等也要用高压水泵彻底冲洗干净并行消毒,要注意勿令舍内电器设备受潮短路或漏电。②用喷灯火焰全面灼烧底网、笼架等耐高温的育雏设备,确保消毒灭源无死角。③ 用2%的火碱液对整舍环境及用具等进行雾喷消毒。④采用或高锰酸钾适倍液密闭熏蒸育雏舍,熏蒸后关闭禽舍门窗24h,之后再打开通风,直至消毒剂气味排净后再进雏。要注意熏蒸消毒发挥最佳成绩应满足以下条件:室温20℃左右,相对湿度60%-70%左右,消毒作用时间达12h以上。

  光照(日光、人工不光)对于雏鸡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光照与促进蛋雏鸡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骨骼发育等紧密关联,光照时长甚至可调剂性成熟。实践中,育雏期和育成期可采用人工光照调节蛋鸡性成熟,光照时间缩短可将性成熟延迟,光照时间延长则可将性成熟提前。若蛋雏鸡过早成熟则开产较早而蛋体积较小、产蛋率较低且产蛋维持的时间缩短。蛋鸡育雏期光照时长和强度控制参考值:1-3日龄,光照22h、强度10-20lux、40~60W白炽灯;4-14日龄,光照20h、强度不低于5lux、15-25W白炽灯;15-21日龄,光照18h、强度不低于5lux、15-25W白炽灯;22-28日龄,光照16h、强度不低于5lux、15-25瓦白炽灯;29-42日龄,光照8-12h保持固定不变。一般开放式鸡舍以5-17周龄之间的最长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育雏前3d光照时长较长、强度较大的好处在于尽快促使雏鸡学会饮水和开食,进而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随雏鸡不断生长发育,要适时进行限密均群,单位面积上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一般以不发生拥挤、打斗、抢食、强凌弱等现象为宜。室内外气温偏低的秋冬季放养密度可适量调大,而炎热夏季则宜调小,养殖者要注意颗粒掌控。

  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控。饲养管理人员要尽可能保持固定;育雏期实行全封闭管理,严禁其他无关人员、动物及用具等随意进入育雏舍,必须进入时务必落实好沐浴更衣、消毒灭源等防疫措施,杜绝一切参观。每周至少消毒1次,疫情动态流行期每周消毒2-3次,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带禽消毒。

  若区域内疫情风险较大,可针对性、预防性用药主动预防各种传染病。防治“呼吸道 消化道”混合感染首选复方抗病剂(含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混饮,早晚各喂1剂、连喂3-7d;“初饮”可采用可溶阿莫西林混饮,或采用0.1%高锰酸钾饮水、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混饮,对于蛋雏鸡常见高发的呼吸性、消化性疾病均有良效。